北大这门课28天募集善款547万元!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8-10
 2021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北京新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共同发起“银杏家园”公益项目,项目以建设为老服务活动站点为核心内容,专注开辟为老服务实体空间,拓展为老服务线下场景。银杏家园项目围绕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困难、防诈意识薄弱、数字化鸿沟等问题,设计了“助餐、数字、生活和健康”四大板块,提供便捷餐食、防诈宣讲、精神陪伴、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和数字化能力提

  2021年,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北京新民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共同发起“银杏家园”公益项目,项目以建设为老服务活动站点为核心内容,专注开辟为老服务实体空间,拓展为老服务线下场景。银杏家园项目围绕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人就餐困难、防诈意识薄弱、数字化鸿沟等问题,设计了“助餐、数字、生活和健康”四大板块,提供便捷餐食、防诈宣讲、精神陪伴、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和数字化能力提升等服务,旨在努力增进项目辐射圈内的老年人福祉,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在“银杏家园”公益项目中,参与同学曾数次实地探访站点,收集调查创作所需的一手资料,走近时代中那些逐渐隐去、老去的身影,用公益广告的形式,记录下或许被时光“遗忘”的他们。

  来自北京大学的乌仁塔娜小组曾三次穿越蜿蜒曲折、长达数十公里的盘山公路,亲身来到村庄与老人们、站点工作人员们进行交流。

  在实地走访中,小组遭遇了诸多困难。刚到村庄,走在小路上,小组成员便遇到了一位因不会在手机上挂号而十分焦急的老人,进行教学帮助后,继续前行。遇到其他爷爷奶奶,成员想与之交流请教,却发现许多老人存在听力障碍,需要说得很大声或老人把耳朵凑得很近,才能进行交流......小组对于老年生活困境的认知,不断被刷新重塑,但在对真实老年生活的捕捉中、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中,也收获了对养老问题现实而深刻的感知。

  小组成员:乌仁塔娜、李姗姗、张文昊、梁美仪、陈莹、梁楚钰、郑世彬、朴徐延

  虽然老年群体在实际生活中面临重重障碍,但有越来越多类似“银杏家园”的公益项目为他们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陪伴与温暖,为他们送上“时间的礼物”。

  小组成员:吴冯晓静、吴陈阳、徐沐恩、刘子绮、麦禹霏、金姝含、何雪宁、么佳華、罗方妤

  在“银杏家园”的站点,工作人员们能准确无误地叫出每位老人的名字,并亲切地与老人们交流。有的老人会在早上一开门就准时赴约,和工作人员、志愿者、其他老人开心地分享生活,聊个不停。每个站点空间不大、人员不多,但责任使命、价值意义重大。一间小屋,几张桌椅,围坐笑谈,真情、真心与真诚筑起对抗时间的城墙。

  “爱佑童心”项目由爱佑慈善基金会发起成立,采用定点医院合作模式,在全国各地区选择诊疗水平高的医院为先心病患儿提供治疗;主动联合政府部门、定点医院、捐赠人搭建医疗救助网络,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为偏远地区及困难家庭患儿提供可负担的、优质的诊断及治疗。2008年,“爱佑童心”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截至2023年12月底,“爱佑童心”项目累计救助先心病患儿超过73,000人。

  受限于先心病患者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该项目参与小组的同学们难以到现场采访了解情况,而手头资料十分有限,依靠想象构建的创意剧本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难以引发观众共情......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胡越小组面对各类难题,选择调整心态,冷静分析,彼此鼓励前行。为了制作主题视频,他们观看了大量与先心病有关的宣传片,在“爱佑开放日”对项目及先心病做进一步沟通了解,并尝试与先心病患者家庭接触,汲取创作灵感,收集思路资料。

  素材积淀充足后,通过两次整合讨论,小组最终决定将主题确定为“我与春天一窗之隔”,用春天象征健康的生命,借“一窗之隔”含蓄表达疾病的痛苦,以先心病儿童对春天的热爱隐喻其对于健康的渴望,通过整体较积极的呈现呼吁社会对于先心病儿童的关注。

  “韩红爱心·急救在乡间”公益项目由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发起,致力于在甘肃、陕西、云南建立3年项目区管理机制,建立基层医护人员分级培训及质量管理体系等,从而进一步优化县、乡、村三级急救网络建设,使得农村居民就近获得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

  同其他两个公益项目的实践过程相似,“急救在乡间”项目的参与实战同样坎坷曲折。因为地理区域的间隔、专业领域知识的空缺等,身处北京求学、大多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同学们在进行公益传播时遇到了多重阻碍。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葛嘉淼小组更是在主题视频交付前三天面临“重做”的挑战。

  在第一版主题视频中,葛嘉淼小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合抖音近期爆火的短剧形式,大量采用抒情台词,以期引起观众的情绪共鸣。当小组拍摄完毕、剪接完成、兴致勃勃地上交后,却收到了“主题视频虽然新颖,但太具有城市化视角,没有贴近急救项目本身,需要重做”的反馈。此时,距离视频提交截止时间仅剩三天。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小组没有时间沉浸于徒劳工作的悲伤,在组长带领下,整个小组重新复盘项目的内容、数据,再次审视乡村急救的命题,决定从急救本身、医护人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汇聚组合呈现视频。在团队协作下,小组最终顺利交上了各方满意的“答卷”,也于其中逐渐走进任重而道远的乡村急救事业。

  小组成员:葛嘉淼、张蓝心、金子络、杨欣怡、陈颖琳、郝可欣、王思昊、李仲延

  将媒介技术、传播理论织入急救保护的网络,用公益传递爱与责任,让乡村急救事业被看到、被关注、被温暖,“急救在乡间,我们在路上。”